师恩不忘,薪火相传 | 记教师节拜访离退休教师

“薪火能动情”是能动系研团总支在2017年起创办的特色志愿活动,能动小研们会在教师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里拜访能动系的退休老教师,为老教师们带去的节日问候。2020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6个教师节,我系10余名研究生志愿者们分别拜访了任泽霈、王存诚、杨瑞昌三位退休教师,为老师带去了防疫物资包、小礼物以及节日祝福。

“我们必须为人民服务”

2020年9月10日晚上,在清华大学东楼住宅区,这个充满历史与知识韵味的地方,5位志愿者一同去看望能动系工热所退休教师任泽霈老先生。见到志愿者,任老与其夫人喜形于色,用早已准备好的果脯、零食热情地招待。尽管两位老人头发花白,任老更是到了米寿之年,但他们都保持着良好的精神风貌,志愿者们由衷地高兴。任老17岁考入清华大学,21岁毕业后一直留在清华任教直至退休,期间为清华大学构建起全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实验室,并与章熙民先生撰写了《传热学》一书,为中国能源与动力研究打下了夯实的研究基础。

88岁的任老回想起自己的求学经历,他说可以用“三次选择”来总结:选择留校任教、选择赴苏深造、选择回国奉献。“我们拿的是老百姓的钱,因此我们必须为人民服务,不然对不起老百姓。”任老深知自己生之于父母,养之于国家,在2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为此,任老赴苏留学后毅然决然地回国奉献,将世界前沿的工程热物理知识与技术带回中国,为中国能源与动力的研究发展铺下了夯实的基础。

任泽霈老师与志愿者分享自己的求学故事

“别人能做的,我们中国人也能做”

9月9日下午,志愿者们来到燃机所退休教师王存诚老师家中进行拜访。王老虽已经82岁高龄,谈吐却与青年人无异,精神抖擞,充满朝气。作为国内最早一批燃机专业的学生,耄耋之年的他仍然十分关心专业的发展,也向志愿者们娓娓道来我国燃机专业创始之初的故事,并表达了对我国燃机技术发展的信心。“燃机有那么难吗?没那么难,别人能做的,我们中国人也能做。”王老坚定的眼神和直挺的脊梁,向我们展现出了胸怀家国、自强不息的老一代科研人的形象,他们的精神将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谈及当下研究生的科研学习时,王老语重心长地说,“要让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要发展有理论根基的技术科学。”王老以吴仲华先生论《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演讲为例,详细解释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的重要性。他认为工科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夯实数理基础,从物理本质去考虑问题,才能真正地提出创新,实现更大价值。

王存诚老师与志愿者亲切交谈

“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9月9日下午,3名能动系志愿者在系馆第二会议室拜访了热能所退休教师杨瑞昌教授。杨瑞昌教授已经退休十余年,现已年过古稀,但看上去依然充满精神、神采奕奕。杨老说自己现在依然保持运动的习惯,每天坚持走路两三公里,令人敬佩。

当谈及我国现在科研中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时,杨老说到:“这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目前应该先注重国家所需的技术和应用研究,当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向国外发达国家那样更加重视基础研究。”面对我们科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挫折,杨老介绍了自己的科研经历来勉励大家,杨老说当时计算机资源不足,白天用的人很多,杨老就等到夜里再去用,发扬勤奋刻苦的作风,困难总会被啃掉。

最后杨老鼓励大家道,“希望还在年青一代身上,希望年青一代能看清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关于成功,我很欣赏季羡林先生的观点:天资+勤奋+机遇=成功。大家能够进入清华,天资方面肯定没问题,在清华我们会有很多机遇,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把握机会,勤奋学习,成为对祖国和社会有用的人”。

杨瑞昌老师与志愿者们的合影

最后,在教师节之际,祝愿能动系所有退休教职工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也祝所有在职老师们工作顺利,桃李满天下!

(供稿:翁庆言、曹玉立、董世贺,审核: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