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功勋瞿伦富老师

瞿伦富老师1958年来到清华大学就读于水电系,毕业后留校从事水轮机等流体机械方面的研究。明年就是瞿老师进入清华的第60年,谈到热能系的发展历程,瞿老师如数家珍:50年代初,能源动力技术在清华初具规模,但当时水利、动力能源、电力系统等研究方向被分散在了不同的学科,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推进与技术的完善,到70-80年代,热、电的研究日益紧密,并逐渐确定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学科定位。

瞿老师向志愿者介绍热能系的发展

在清华生活的几十年中,瞿老师见证了热能系的许多发展与突破,70年代末,清华大学率先将吴仲华先生的三维流动计算理论应用于流体机械中;在梅祖彦先生的带领下,清华也搭建了全国最早的抽水蓄能实验台,在实验方面取得重要成果;80年代末90年代初,三峡大坝建设初期,清华大学牵头与国内多家高校和科研单位开展了三峡水轮机组的流动计算,该项目由梅先生做组长,瞿老师具体负责,经过为期10年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为当时中国与外国公司进行水轮机采购的谈判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该项目后来也获得了机械工业部一等奖、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的好成绩。

谈到科研工作,瞿老师无不感慨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早年间水轮机的研究需要进行大量计算,那时还没有现成的商业软件和文献资料,流体机械的计算与设计全部需要自己建模编程。由于当时学校还没有性能很好的设备,北京的高校多去北京大学租用计算机,那时还是使用打纸带的方式,有时甚至要计算到深夜,科研工作十分辛苦,但是每当取得成果,也能感受到充实和鼓舞。

与此同时,瞿老师提及了许多有趣的经历:在他入学时,清华还实行六年制,最后一年用做毕业设计。入学头一年学校里甚至很少见到自行车,上课经常需要在一教二教到东主楼之间飞奔,当时整日在宿舍、教室、图书馆、运动场之间往返,生活忙碌而充实;在1970至1976年间,清华招收了许多工农兵学员,学生学历、年龄都有很大差异,那段时间学校组织他们去往全国各地的工厂实践学习,虽然非常辛苦,但老先生觉得这样的经历十分有意义。

瞿老师谈论清华记忆

在退休以后,瞿老师加入了清华大学退休职工组织的摄影协会,闲暇之余协会会组织老师去北京周边踏青拍照,回来后再做些图像处理;由于住宿地理位置优越,瞿老师也经常去圆明园或者清华校内散步;平日里也会和老校友以及学生聚一聚,和系里现任的老师问一问热能系的最新发展,掌握最新动态。

最后,对于热能系的发展,瞿老师寄予了期望和祝福:希望系里能一如既往的抓好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们能够平衡科研和教学上的时间投入。老师认为,清华作为国内顶尖高校,最基本的教学工作一定要做到高质量。对学校的发展,老师认为清华的根基在于工科,希望学校能在重视理工科的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综合型、研究型、开放型的世界一流高校。对于学生的科研,老师认为可以实验与计算多方向发展,立足学科前沿,提升创新能力,深入学习,提升自己的见解,同时积极参与活动,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坚持体育锻炼,保证良好的体质,创造更多丰硕的成果。

从瞿老师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了瞿老师对热能系发展的信心和对学生发展的期许。感谢您对热能系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衷心祝愿您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在此,祝愿所有的老师教师节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瞿老师与志愿者合影

(供稿:胡皓玮陈荣杰 编辑:董佳丽 核发:史翊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