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冯俊凯教授

我校九十周年校庆前夕,我们走访了1952年就来到热能工程系任教的冯俊凯教授,他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热能系的成立和发展情况。

冯教授1945年毕业于当时在重庆的中央大学(现南京东南大学)机械工程系。两年后,得到去美国留学的机会,到美国堪萨斯大学读研究生,1949年获得机械工程硕士学位。当年回国任教于当时的北京大学工学院。曾开出“工程热力学”、“火力发电厂设计”,“汽车学”,“热工试验”,“工程画”等课。1952年因院系调整而到清华工作。他经历了热能工程系从开始到现在的发展经过。

1952年,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在院系调整中正式成立,时为动力工程系。后来又根据前苏联的经验,把机械系分成动力机械系和机械制造系。所设立的专业和教研组有热工(热力学、传热学);热电站;锅炉;汽轮机;暖气通风等专业和教研组。冯教授当时负责锅炉教研组工作,所涉及的学术方向,除锅炉外,也包括有关热电站的问题在内,后来这个教研组又改称为热能工程教研组。他当时就很重视科研和应用,1953年参考前苏联的资料做出了130 吨/时的锅炉设计,画出了图纸,受到电力工业人员的好评。

锅炉教研组在教学中注意教材的建设,1960年组织人力编出了《锅炉设备》上、下册,成为高等学校交流讲义,并在1961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随后在1976年冯教授又组织人力编写了《锅炉原理及计算》第一版,由科学出版社在1979年出版。由于它深入浅出,获得好评。数年后又与沈幼庭教授合作主编该教材的第二版,更新了内容,1992年出版,1996年获得“第三届高等学校机电类优秀教材一等奖”,1997年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978年冯教授走出国门访问了德国若干所大学和有关研究所,详细地了解了德国的教育制度和特点;参观了于里希核能研究所,核电站和德国几个知名锅炉公司,历时三个月,冯教授扎实的外语功底,大大地促进了交流,与大学和相关部门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此基础上,一些德国教授应邀来讲学,我们的许多教师和研究生也在冯教授的介绍下前往进修和攻读学位。90年代初,冯俊凯教授又多次到美国访问,与美国著名的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天主教大学、迈阿密大学等都建立了联系。也推荐了一些教师和研究生进修和读学位。由于较多的国内外的交流,大大地提高了教研组在国内和国际上的知名度,促进了本学科的发展。

从70年代开始到80年代初,冯教授参与了《锅炉水动力计算方法》一书的编制工作。他负责锅炉水自然循环的安全评估,组织和参与了多次的试验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任务。1984年,该编写组受到了机械工业部的奖励和表彰。直至退休,冯教授没有忘记在这项工作中发现、思考和积累的资料,他又花了大量的精力,与教研组的杨瑞昌教授合作写成了《锅炉水自然循环原理、计算及实验方法》的专著,1994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受到了锅炉工作者的欢迎,并在1997年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冯教授还向我们介绍了研究所的其它科研成果,在煤粉燃烧方面研究出了船形稳燃器、低氧化氮排放的燃烧器、富集型煤粉浓淡燃烧器,新的烟气脱硫的方法等;这些新技术已经被许多电站所采用。在清洁煤燃烧的循环流化床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上冯教授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创造出尺寸紧凑、效率高的异形分离器,使这种锅炉能和煤粉炉一样结构紧凑,受到国内外的好评。创新的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获得了国家的科技发明专利。日本石川岛播磨公司应用了这项技术成果,并与我国合作成立了国际联合公司。热能工程教研组在汽液两相流及其传热问题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科学研究和成果开发应用过程中,教研组也培养了许多博士、硕士和国内外访问学者。

谈起研究所的发展,冯教授真是如数家珍。他的博学多才,他对国家、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之情深深地打动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