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背景
2012.09-2017.07: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
2008.09-2012.07: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学士
工作履历
2019.07-至今: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助理研究员
2017.07-2019.07: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博士后
学术兼职
国际制冷学会B1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工程分会委员
中国制冷学会制冷节能降碳与制冷剂替代工作组秘书
Technology Review for Carbon Neutrality、《制冷学报》《热力发电》青年编委
Frontiers in Energy Research、Process客座编辑
研究领域
制冷剂/工质热稳定性与高效降解;能源系统优化与㶲分析方法;有机相变储热材料物性测量与设计
研究概况
在研科研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超高参数热力系统构型与参数优化设计研究,负责人,2023-2028
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大容量蒸汽直供型工业热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负责人,2023-20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中低温条件下光热协同催化降解高温室效应氢氟烃类制冷剂的研究,骨干,2023-20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氢氟烃类制冷剂超临界热催化降解研究,负责人,2022-2025
已完成科研项目
企业合作项目,二氧化碳加水制甲烷反应器内部流体力学模拟研究,负责人,2023-2024
企业合作项目,超超临界1000MW机组650℃高效燃煤发电热力循环㶲损分析研究,负责人,2022
企业合作项目,基于火电厂源侧的综合能源服务发展路径研究外委试验,负责人,2021-2022
企业合作项目,高参数供热基础理论研究,负责人,2020-2022
******项目,******设计及计算,负责人,2020-20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硅氧烷类工质热稳定性实验和理论研究,负责人,2019-202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硅氧烷类混合工质热稳定性和材料相容性研究,负责人,2018-2019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系统主动调控与协同集成原理与方法,骨干,2016-20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中高温热功转换的有机工质跨临界循环基础研究,骨干,2013-2017
奖励与荣誉
2024年,安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1)
2023年,锅炉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8)
2023年,电力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6)
2023年,国家能源集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7)
202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会议最佳论文(通讯作者)
202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高质量论文奖(通讯作者)
2022年,《电力科技与环保》年度优秀论文(通讯作者)
2021年,《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年度优秀论文(第一作者)
2022-2023年,清华大学碳中和实践课优秀导师奖
学术成果
已发表各类学术论文88篇,其中以一作/通讯身份发表SCI/EI论文37篇,SCI他引721次,h-index为18;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5项;参编国家标准1项、团体标准1项,专著2部。
详细发表信息见ResearchGate个人主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Xiaoye-Dai-2?ev=hdr_xp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