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敏芳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办公电话:010-62790686

电子邮箱:hanminfang@tsinghua.edu.cn

通讯地址: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邮编:100084

教育背景

1985.09-1990.07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工学学士

1990.09-1993.0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学硕士

1999.09-2002.06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学博士

工作履历

1993.04-2014.06,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师(从助教到教授)

2014.07-至今,清华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长聘教授、博导

2008.01-2014.06,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清洁能源学” 学科带头人

2012.10-2017.09,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1.09-2016.12,国家“973计划”项目“碳基燃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体系基础研究” 首席科学家

2019.04-2023.0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效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退化机理及延寿策略研究” 项目负责人

2023.05-至今,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海外工作履历

2001.05-12,德国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Technical Univ. of Dresden),访问学者

2008.01-12,瑞士 联邦理工学院苏黎世(ETHZ),访问教授

2015.02,美国 南卡罗莱纳大学,访问教授

历任职务

2014.07-至今,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全国重点实验室 兼聘教授;

2019.03-至今,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019.03-至今,CO2资源化利用与减排技术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

2020.03-至今,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燃料电池与储能研究中心,主任;

2020.05-2021.04,清华大学研究生院 副院长(挂职);

2020.07-2024.05,九三学社 清华大学委员会 主委;

2022.07-至今,九三学社 北京市委 副主委;

2022.12-至今,九三学社中央 第十二届监督委 委员;

2012.12-至今,北京市人大代表(十四、十五、十六届)

学术兼职

高温燃料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能源研究会 燃料电池专业委员会 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

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 常务副理事长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中国碳中和绿色发展创新平台 常务副主席

中国硅酸盐学会 固态离子学分会 副理事长

中国能源研究会 氢能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能源研究会 理事

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委员

《Frontiers in Energy》编委

《International J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编委

《硅酸盐学报》 编委

国际学术会议兼职

Asian SOFC Symposium,主席

European SOFC & SOE Forum,Committee 委员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olid Oxide Fuel Cells,Committee 委员

研究领域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材料、电堆、测试、发电/热电联供技术

固体氧化物电池(SOEC)电解H2O制氢储能全链条技术

固体氧化物电池共电解CO2资源化利用技术

透氧膜(OPM)材料联合制氧/制氢技术及应用

高温分离捕集CO2和资源化利用技术

研究概况

国家科技部项目:

1. 高效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退化机理及延寿策略研究(2018YFB1502200,MOST,“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04-2023.03;

2. 碳基燃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体系基础研究(2012CB215400,MOST,国家“973计划”项目)2012.01-2016.12;

3. 车载氢系统快速充装温度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2018YFB0105504,MOST,“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课题)2018.05-2021.01;

4. 高温燃料电池堆多场耦合规律及结构优化研究(2017YFB0601901,MOST,“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课题)2017.07-2022.06;

5. 高温燃料电池模拟及IGFC方案优化研究(2017YFB0601901,MOST,“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课题)2017.07-2022.06;

6. 便携式SOFC关键材料及系统研究(2009DFA61360,MOST,国际合作项目(中国-瑞士))2009.01-2012.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

1. 基于工业废热的高温电解制氢联合氢冶金循环一体化系统研究(5201101243,NSFC,国际(地区)合作重点项目(中国-香港))2021.01-2024.12;(在研)

2. 抗硫、防积碳、高性能的陶瓷阳极支撑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51261120378,NSFC,国际合作重点项目(中国-美国))2013.01-2015.12;

3. SOFC(脊料-玻璃)双相封接材料组成-结构演变机制(50872150,NSFC,面上项目)2009.01-2011.12;

4. 碳基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基础科学问题研究(50730004,NSFC,重点项目)2008.01-2011.12;

战略咨询项目:

1. 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路径研究分析(20238110003,2023年首都高端智库项目)2023.09-2024.03;

2. 碳排放全生命周期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相关性研究(2019-XZ-51,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项目)2020.01-2020.12;

地方科技计划/地方基金:

1.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20242000295,陕西省国资委“揭榜挂帅”项目)2024.03-2026.12;(在研)

2. 电池、电堆性能优化及稳定性研究(BE2022029-3,江苏省地方基金)2022.07-2026.06;(在研)

3. SOFC连接体高熵氧化物防护涂层设计及稳定机制研究(2021B1515120087,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重点项目)2022.01-2024.12;(在研)

4. 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关键技术研究与样机开发(20191091059,北京市科技计划)2019.09-2020.08;

5. 碳燃料电池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MD2014-08,山西省煤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15.1-2017.12;

企事业合作/委托项目:

1. 100kW固体氧化物电解制氢系统方案设计(20242001384,广东广晟氢能有限公司)2024.08-2029.08;(在研)

2. 百千瓦级SOFC热电联供系统开发(20232001176,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23.07-2025.12;(在研)

3. SOFC电堆模组及大功率联产蒸汽热电联供系统方案研究(20232001606,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2023.10-2024.12;(在研)

4. 千瓦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技术研究(20222000624,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2022.06-2023.09;

5. LNG接收站MW级燃料电池发电方案设计(20222001321,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22.09-2023.03;

6. 管式结构陶瓷材料燃料电池制备工艺中试研究(20212001386,佛山市金刚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21.09-2023.08;

7. 氢能产业链分析及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应用前景(20192001664,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2019.10-2020.05;

8. 氢能源综合利用技术(20192000726,航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9.05-2024.05;

国际合作项目:

1. 基于工业废热的高温电解制氢联合氢冶金循环一体化系统研究(20201351400,NSFC,国际(地区)合作(中国-香港))2021.01-2024.12;(在研)

2. 抗硫、防积碳、高性能的陶瓷阳极支撑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51261120378,NSFC,国际合作(中国-美国))2013.01-2015.12;

3. 便携式SOFC关键材料及系统研究(2009DFA61360,MOST,国际合作项目(中国-瑞士))2009.01-2012.06;

奖励与荣誉

科研成果奖励

2022年,中国发明协会创新奖一等奖

2020年,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9年,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创新奖一等奖

2017年,中国节能协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017年,国能源研究会能源创新奖一等奖

2011年,第十三届北京技术市场金桥奖 项目一等奖,排名第一

2009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7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一

教学奖励

2013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指导教师)

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

个人奖励与荣誉

2023年,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21年,全国建材行业2021年度十大科技突破领军人物

2015年,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2014年,2015年度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2014年,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

2012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奖励计划

2011年,江苏省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2006年,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2006年,第十五届孙越琦青年科技奖

学术成果

已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论著5部,专利180余项,行业标准10余项。


学术论著:

专著2部: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材料及制备,韩敏芳,彭苏萍,科学出版社,2004年2月,共238页;

非金属矿物材料制备与工艺,韩敏芳,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7月,共308页;

译著1部:

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原理、设计和应用,韩敏芳,蒋先锋译,彭苏萍校,科学出版社,2007年2月,共335页;

参编2部:

中国洁净煤,陈清如,刘炯天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非金属矿加工技术与应用手册,郑水林,袁继祖主编(韩敏芳参编其中4个章节,合计8.4万字),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年5月;


代表性专利:

多层薄膜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制备方法,中国,ZL201210014760.9,2014.12.24;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氧化铈基隔离层及其制备方法,中国,ZL202011438288.2,2022.04.26;

一种高燃料利用率内级联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中国,ZL202010849375.0,2021.07.09;

碳氢燃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自热平衡确定方法及应用,中国,ZL202110221247.6,2022.05.31;

一种平板型SOFC电流密度分布式端板测试结构及测试方法,中国,ZL202010933506.3,2021.05.28;

一种抗干扰的燃料电池阻抗解析方法,中国,ZL202110671793.X,2021.06.17;

一种燃料电池全工况在线阻抗测试装置和方法,中国,ZL202110453861.5,2022.05.31;

快速启动高温燃料电池及控制方法,中国,ZL202010849386.9,2021.12.14;

……


代表性论文:

THURID地址: https://thurid.lib.tsinghua.edu.cn/scholar/9177598

Google Scholar地址: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p0S-PukAAAAJ&hl=zh-CN&oi=s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