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高质量发展论坛第二期在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举办

4月19日,正值清华大学114周年校庆、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简称“能动系”)93周年系庆之际,第二期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高质量发展论坛在能动系成功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吕俊复、研究生院专业学位教育办主任李鹏辉、能源动力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史琳、能动系党委书记史翊翔、能动系主任胥蕊娜、能动系副主任杨震、能动系工程博士工作负责人丁艳军等教师及工博科协主席路加参加论坛。来自清华大学各院系的百余名创领工博同学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参加论坛。

史翊翔致辞

史翊翔为论坛致辞,向出席的师生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工程博士肩负着国家培养高水平工程技术领军人才的重任,聚焦国家战略需求,致力于培养能够引领工程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高端人才。本次论坛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深入探讨工程博士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与高质量毕业,分享工博培养过程中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提升工博培养质量,推动能动系为我国工程技术领域培养更多优秀的领军人才。

路加介绍高质量发展论坛

路加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背景和意义。“创领工博高质量发展论坛”是创领工博科协推出的系列学术活动,旨在推进创新领军工程博士进行跨院系交流合作,广泛借鉴不同专业领域丰富多元的知识体系与经典案例,推动学术创新与工程实践的深度融合,分享高质量毕业经验,提升创新领导力,助力创新领军工程博士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的科技强国战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卓越领导力的工程科技领军人才。

胥蕊娜介绍能动系学科成果及总体发展情况

胥蕊娜向创新领军工博介绍了能动系的总体情况,以及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的重点工作和成果。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作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发源地之一,以服务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转换/利用系统和先进动力系统这一国家能源动力领域的重大需求,以解决能源动力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重大前沿科技问题为目标,坚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立德树人有机结合,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性成果,为引领我国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发展、能源技术革命和解决动力技术卡脖子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秉承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理念,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科研活动中解决关键问题、培养创新人才。多次学科评估名列前茅,正在迈向世界顶尖的人才培养基地和世界领先的科学研究中心。鼓励各位创新领军工程博士在导师指导下,结合各自工作特点与行业发展趋势,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勇攀高峰,严谨求实、取得更大成绩。

吕俊复院士谈创领工博的培养与发展

吕俊复院士以“创领工博高质量培养的若干思考”为题进行分享,对工程博士的高质量培养和毕业提出了要求,同学们要珍惜学校的科研学术环境,坚持科学、技术、工程的有机统一,不等不靠,全力付出。建议工程博士生结合工作条件,开展创新性研究,挖掘工程问题内在的科学问题,不断总结、浓缩、凝练,体现自我价值和贡献。

史琳介绍学术规范与学位审议环节重点关注事项

史琳介绍了能源动力专业学位分委员会的情况以及学术规范要求,总结了创新成果认定、学术规范检查、论文送审、学位审议流程等重点环节需关注的问题。

工程创新分享(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分别为:王海名、刘超、张攀、姚蔚利、蒋志强)

在工程创新分享环节,能动系教师王海名以“生物质高效—高选择性转化制绿色合成气”为题,刘超以“动力设备智能诊断”为题,分别分享了相关能源领域的创新成果和关键技术进展。

能动系2019 级工程博士张攀以“工程博士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为题进行了毕业生分享。2023 级工程博士生姚蔚利、2022 级蒋志强,分别以“煤炭分级利用与火电机组灵活性调峰关键技术”、“基于科技赋能的新能源少人化无人化高质量管理”为题,进行了相关能源领域的工程技术创新实践分享。

师生现场交流互动

在论坛现场交流讨论环节,老师与同学们围绕工程博士培养和毕业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工程博士如何发挥产业创新引领作用、高校科技成果如何产业化等积极互动,大家反响热烈、踊跃提问、意犹未尽。

李鹏辉作活动总结

李鹏辉围绕高质量毕业介绍了创新领军工程博士招生和毕业情况以及相应的政策变化,强调同学们论文写作应重视严谨性、逻辑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他分享了创领领军工程博士毕业生的论文写作感悟以及经验做法。

论坛期间,创新领军工程博士师生观看了能动系宣传视频,参观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国家级教学中心和先进激光光谱实验室,对能动系的科研方向和发展成果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热情和学术追求。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创新领军工程博士教育将不断迈向新的高度,为国家的科技强国战略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卓越领导力的工程科技领军人才,为我国工程技术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能动系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推动更多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为工程博士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助力他们在国家发展的新征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